報告顯示,歐盟、美國、東盟、日本、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為我國進口消費品的主要供給國,其中來歐盟進口消費品占比最多,份額為43667億元,占同期中國消費品進口總值的39.7%。
目前,國外零售商品目前可以借助兩條路徑進入中國,即一般貿易模式和跨境電商摸式。二者相比,跨境電商模式在更積極開放的政策支持下,能夠體現(xiàn)交易流程扁平化、服務集約化,從而幫助海外品牌商更快更好地銷售給中國消費者。同時跨境電商市場參與者眾多、經營模式多樣,主體各具優(yōu)勢,也為品牌企業(yè)提供了更多選擇。
德勤研究總監(jiān)陳嵐分析指出,保稅模式比較適合于標品,風險在于銷售不及預期的壓力。對于新的品類和新的品牌想試水中國市場,可以先用直郵的模式,小幅試水,消費者反饋以后再改成保稅模式,有多種路徑的選擇。
報告提到,近年來我國進口消費品降稅力度加大,2018年7月平均稅率由15.7%降為6.9%,平均降幅50%以上。同時,跨境電商貨物運轉時效翻倍。其中零售進口保稅模式的平均收貨時間從2014年的9.2天縮短到2017年的4.5天,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。
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認為:“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,并且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還在持續(xù)開放,一方面,中國有關進口消費品降稅力度不斷加大,另一方面,中國政策繼續(xù)鼓勵跨境進口電商等新型業(yè)態(tài)。”